当前位置:河南热线 > 教育文化 > 教育资讯 > 正文
今日报丨冒用高校名义违规招生 必须露头就打
2022-07-15 08:15:49 来源: 中国青年报
关注河南热线


(相关资料图)

近日,青岛大学发布《关于四起冒用“青岛大学”名义进行非学历教育培训招生虚假宣传的声明》。青岛大学表示:对于未经学校授权,冒用青岛大学或青岛大学二级学院名义进行虚假宣传的机构或个人,学校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。记者搜索发现,半个月内,就有多所高校发布打假声明,其中涉及本科、研究生等招生信息。

每到志愿填报季,各类虚假招生、“野鸡大学”的消息就开始多起来。比如,就在最近,一所完全“虚构”的“河南传媒大学”就在网上招生。目前,这所“虚假学校”已被揭穿真面目,网站也已被下线。相比起来,包括青岛大学在内的多所高校发布的打假声明背后,所指向的冒用高校名义违规招生现象,则更具隐蔽性,也更显防不胜防。

一方面,这些冒用正规高校名义进行的虚假宣传,除了涉及本科、研究生招生这类非常严肃的行为,更多的是指向中外合作、校企合作办学甚至学历培训等本身,就鱼龙混杂的领域,一不留心就可能上当受骗;另一方面,近年来为了打击“野鸡大学”,相关部门往往会定期公布“野鸡大学”名单。但一些个人和机构冒用正规大学名义招生,却无法通过查询“野鸡大学”名单来甄别,受众所面临的信息不对称的程度更高。这也是相关现象年年讨论、年年治,但却始终禁而不绝的重要原因所在。

对此情况,高校主动“打假”,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环。这次多所高校站出来发布声明澄清,就是直接撕下了一些冒用者的伪装。同时,考虑到类似的冒用行为几乎成了“打不死的小强”,也提醒各高校应把防止被冒用当作一项常态化的工作来对待。比如,加强日常的信息监测,开通专门的举报渠道,并及时向社会予以澄清。

除此之外,对于冒用高校名义进行虚假宣传、违规招生等行为,还应该着力提升惩处力度。如果没有学校的主动追责,这些“李鬼”就完全可以全身而退,可以说违规的成本非常低。这一现实状况,显然无助于强化对冒用行为的震慑力度。因此,在学校发布澄清声明之后,对那些涉嫌冒用其他高校违规招生的个人和机构,相关部门也应该顺藤摸瓜积极介入调查,构成违法的就应该依法追究其责任,真正实现露头就打。

此外,随着各类社交媒体的普及,冒用正规高校违规招生也获得了更多的传播渠道,如其中不少就是通过短视频等互联网平台“招摇撞骗”。据此,多所高校都专门澄清,自己在短视频平台上的官方账号只有一个,提醒家长和学生注意甄别。这一点也同时启示平台,应该强化对于招生类信息的把关力度,把非大学官方账号发布的招生类信息纳入重点排查,最大程度挤压“李鬼”在网络上的生存空间。

当然,防止被一些冒用正规大学名义的虚假宣传所骗,家长和学生自身也需要多一些审慎。尤其是在志愿填报、选择学校时,一定要通过正规的渠道。同时,也要遏制“走捷径”的心态。要知道,以为多花点钱就可以上一个“更好的大学”,这往往会成为掉入“陷阱”的开始。因此,考生和家长在收到“要钱招生”的短信或电话时,应第一时间与学校、教育部门核实,多一些防骗意识,同样非常重要。

朱昌俊 来源:中国青年报

责任编辑:hN_1527
    独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