于丹教授回到唐朝 与杜甫聊情怀
2019-06-04 12:33:07 来源: 中国新闻网
关注河南热线

“暂止飞乌将数子,频来语燕定新巢。”1260多年前,杜甫携家带口来到成都,在浣花溪外营建了一所草堂,第二年春末,草堂落成,杜甫也随笔做了一首《堂成》的诗歌,开始了他在成都郊外的生活。在成都的几年时光里,杜甫既有“两个黄鹂鸣翠柳,一行白鹭上青天”的惬意,也有“卷我屋上三重茅,茅飞渡江洒江郊”的尴尬。

6月13日,著名文化学者,北京师范大学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、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院长、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于丹教授将再次来到成都,与大家分享诗圣杜甫的情怀。

封面再次开讲

解析杜工部诗内诗外

5月7日,封面新闻联手成都博物馆,在连接了成都的过去和未来的地标性建筑里,烹制出了一道文化盛宴“封面开讲了”。首场讲座,成都博物馆能够容纳400人的学术报告厅爆满,甚至还有观众守在学术报告厅门前希望能够替补入场。

在那次讲座中,主讲嘉宾于丹教授侃侃而谈,两个半小时之内用极其精炼的语言,为观众们梳理了苏东坡的诗意人生,让不少在场观众当场就已经开始期待起了第二期。

“封面开讲了”作为封面新闻主办、成都博物馆联合主办的全新文化品牌,立足封面新闻人文矩阵及专家智库,邀请名家做客,发出时代声音。

6月3日,“封面开讲了”归来,这一次,我们将会穿越时空,回到唐朝,与诗圣杜甫聊一聊天。

看看杜工部笔下的“曾城填华屋,季冬树木苍。喧然名都会,吹箫间笙簧”的成都府究竟是什么样的?他是如何在“桤林碍日吟风叶,笼竹和烟滴露梢”的浣花溪外修建了草堂?抑或是在锦江河畔吟念“丞相祠堂何处寻,锦官城外柏森森”。

于丹太受欢迎

“背靠背”再讲一场

在首期“封面开讲了”大型文化讲座上,于丹教授用生动的语言顺着林语堂《东坡传》的脉络,勾勒出了苏东坡的诗酒人生。400多名现场观众在于丹教授的带领下齐声吟诵《水调歌头·明月几时有》,气氛非常热烈。

讲座结束之后,于丹教授表示:“成都观众的素质太高了,两个半小时的讲座,那么安静地听完,让人感动。动静皆宜的成都市民又很大方,说让诵读就一起诵读,台上台下互动颇多,现场气氛太好了。”

正是成都观众这种热情感动了于丹教授,因此第二期“封面开讲了”仍旧邀请到了她,“背靠背”再讲一场。

于丹教授与成都颇为有缘,今年1月,她以一场诗意演讲与蓉城的观众分享了李白的一生,动情之处还会跟观众们一起诵诗,反响热烈。“知识丰富,语言能力很强,演讲能力名不虚传。她很轻易就带动读者进入诗里的场景。抑扬顿挫,感情充沛,很有诗情画意的效果。”观众评价。金句妙语频出的背后,于丹教授就和封面的观众们相约,再来煮酒论英雄。

于丹教授很喜欢杜甫,在她之前的书籍里,选用得最多的就是杜甫的作品。在她的畅销书《重温最美古诗词》中一口气就选用了三首杜工部的诗歌。在距离杜甫草堂直线距离不到4公里地方,想必观众们能够从讲座中获得独具一格的感受。华西都市报-封面新闻记者闫雯雯

传承文化 观众征集开启

2019年,人类即将进入5G时代,最早一批90后已经接近30岁。这些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原住民,手握海量信息,追求个性表达。科技使阅读便利,在碎片化信息充斥的当下,追求人文价值便显得弥足珍贵。

今天,我们站在这里开讲。走近名家,让经典绽放。传承文化,使匠心永垂。时光匆忙,呼唤灵魂安定的力量;消遣当道,我们亲近文化的馨香。

从即日起,我们向社会征集400名现场观众,他们将有机会与于丹教授一起分享杜甫的人生境遇。读者提交报名资料之后,主办方将发送短信确认报名成功,届时请以收到的二维码扫码入场。

报名方式:

1、下载封面新闻APP

2、打开封面新闻APP之后,点击主页右上角“个人 头 像 ”→“ 封 蜜CLUB”→“封面开讲了”观众报名通道进行报名。

读者提交报名资料之后,主办方将发送短信确认报名成功,届时请以收到的二维码扫码入场。

责任编辑:hN_0150
    独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