未成年网络保护需构筑良好生态
2019-03-07 08:59:00 来源: 光明网
关注河南热线

随着网络日益发达和智能手机不断普及,游戏也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。伴随着未成年人触网率不断上升,触网年龄不断降低,沉迷游戏成为一个沉重的社会话题。媒体报道,位于四川成都的“少年灯塔”未成年人主动服务工程,在过去2018年接到全国各地的家长来电接近100万个。网络游戏无疑成为困扰万千家长以及整个社会的一道难题。

有媒体统计,近十年,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屡屡成为两会热点议题。梳理十多年来两会代表委员们的建议,可以看出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游戏产业的发展,人们看待游戏问题发生了改变:从将网络游戏视为毒害青少年的“电子海洛因”,单纯反对孩子玩游戏;到客观认识游戏,强调因势利导、妥善处理好游戏和学习之间的关系;再到以良性互动培养更好的亲子关系,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。

成年人和未成年人共同生活在一个充满诱惑的社会,试图让未成年人生活在无菌环境中,成年后便把他们推到社会洪流中,他们如何抵挡社会的诱惑?00后们作为“网络原住民”,从小便接触各类电子产品,他们生活在移动互联网时代,让他们与网络、与网络游戏彻底隔绝,既不适宜,也很难做到。提升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,提高他们的自制力,让他们懂得如何在网络空间中抵挡诱惑,才是对他们的真正负责。

游戏冲突的背后是两代人对游戏理解的差异。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日前的一项调查显示,超过半数中小学生喜欢网络游戏,大多数中小学生认可网络带来的正面影响。而家长则认为孩子的主要任务是学习,而网络和游戏挤压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,并且忽略了孩子的娱乐需求和交流心理,对亲子关系造成了伤害,甚至造成激烈的亲子冲突。

对于游戏平台来说,在尚没有建立游戏分级制度的情况下,通过技术手段对未成年的游戏接触行为进行干预,非常有必要。事实上,从一些国家的经验来看,即便建立了游戏分级制度,也可能只是尽到提醒的义务,而难以对未成年人沉迷游戏进行有效干预。各游戏企业,从技术层面出发,加强防控措施,比如进行游戏时长以及游戏时段的控制,控制未成年人的游戏时间,显然很有必要。

但也要看到,单个企业的努力是有限的,某家企业对旗下游戏采取某种防控措施,但其他游戏企业在未成年人保护方面依旧缺位,各家企业标准不一,游戏用户便会选择那些防控力度弱的游戏,从而消解某家企业的防控努力。所以,防未成年人游戏沉迷,还需要有关部门牵头,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,将好的防控手段在全行业进行推广,协调各企业的防控措施和力度,建立“一站式”的未成年人网络使用管理平台。

同时,也要看到防控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需要构筑一个良好的生态,需要企业、家长、学校、社会的共同努力。技术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,比如最近腾讯启动的“儿童锁”模式测试:13周岁以下未成年人在首次登录游戏前,将被强制要求登记认证,只有在监护人授权完成“解锁”后才能登录,且登录之后仍遵循现行健康系统的游戏时间限制。“儿童锁”可以帮助家长知晓以及掌控孩子的游戏行为,但“儿童锁”能否真正发挥作用,还需要家长有意识地参与和配合。

而现实中,家长的素质参差不齐,对孩子接触网络游戏的态度也不尽相同,有的嘴里抱怨者孩子沉迷游戏,但限制孩子玩游戏时,孩子一哭闹,便什么都由孩子了。因此,家长的改变和努力,至为重要。比如研究显示,开明的家长,不仅可以避免孩子沉迷游戏,还可以化害为利,共同参与孩子的“网游”,形成共同语言,并在“网游”的文化背景下,引导孩子思考互联网技术、社交心理、数理知识、团队合作等。

此外,诸如马化腾所建议的“全面加强网络素养培育工作,培养大众对互联网发展应用的科学认知;推动相关研究组织和社会组织建立,加强相关问题研究和专业人才培养。”虽然看上去没有技术防控措施那么紧迫,但也是构筑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,有必要更多关注。

(责编:姜果、杨晓娜)

责任编辑:hN_0148
    独家